课程频道

学科组

首页 > 课程频道 > 立行 · 思考

立行 · 思考 返回上页

读王小春《课堂管理,会者不难》有感
2014-10-10 00:00:00    SystemMaster    阅读 8758次

一、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

实现有效课堂,显然有个前提,就是要尽可能把课堂时间用在教学上。确实用在教学上的时间,叫做有效时间,反之,课堂时间用在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上,那就是无效时间,无效时间是被浪费了的课堂时间。

课堂上被浪费的时间往往相当可观,而教师自己对此常常不曾觉察。这是教学效率低下,师生负担觉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我们的时间很紧张,老是不够用;另一方面,我们却又在大量地浪费时间。

课堂浪费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上课不能马上静下来、中间暂停维持纪律、因任务布置不清楚造成的拖延、因活动衔接不好造成时间浪费、不必要的说教、在课上安排班主任工作、教师个人情绪发泄、教师语言罗嗦、教师有口头语、教学内容多数学生已经掌握、教学内容多数学生听不懂、教师上课提问质量低、提问对象安排不当、板书过多等。以上14条如果都能做得比较好,加在一块,一个学期算总账,节约的时间应很可观。

教师是造成课堂教学时间浪费的主要原因,这句话并非危然耸听,王晓春老师列出的14种浪费时间的现象曾经发生在很多老师的身上,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有人说教师有两个职业病,一个是习惯教训人,另一个是习惯唠叨,总是把自己谈话的对象当成不谙世事的孩子。其实,即使是孩子也并非什么都不懂,他们在某些方面可能比教师懂得多,那些常挂在教师嘴上的“大道理”他们从小就听,已经能背下来了,脑子装不进去,所以只能左耳听右耳出,于是老师越发地唠叨。

建议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加上一项内容,就是反思自己每天说了多少句废话,讲了多少句本不该课堂上讲的话。不断地提醒自己,减少无效的语言,我想,这可能是迅速提高课堂效率最效的方法。

教师们普遍地重视时间,每天匆匆忙忙,总觉得时间不够,但是他们解决时间问题的思路不是内部挖潜,不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而是外部争夺。抢课时,抢自习,拼命多留作业以便从学生的时间蛋糕上尽可能切得一大块,为此甚至引起教师之间的矛盾。这是恶性竞争,这种竞争无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而只能使他们越来越目光短浅,患得患失。一位校长说:加班加点证明你能力低,45分钟的课能用25分钟讲完而且不降低质量,才算真本事。不应该赞扬那些“老黄牛”式的傻干,“揣着病假条上课”,这种观念太落后了。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一首儿歌,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为之动情。“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这是几代教师的真实写照,教师是春蚕,教师是蜡烛,那种赞美和歌颂充满了悲壮。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说明了教师沉重的负担,教师负担重的直接原因是学生的负担重,彻夜明亮的灯光有多少作业要批呀!教育需要这样吗?学校不是战场,有必要牺牲教师的健康甚至于生命吗?当然,特殊的情况例外,当学生需要保护的时候,教师应该奋不顾身地挺身而出,这种牺牲不但崇高而且必要。

教育更需要诗意,学校应该是温馨的乐园,教育应该充满人性的光辉,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的成长,一起感受生命的美丽,共同分享雨露和阳光。

加班加点不但使学生不堪重负,也使教师身心疲惫,当教师因重负苦不堪言的时候,必然会将不良的情绪传递给学生。教师随意地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进行教学行为,即便是毫无报酬的“奉献”也不应该鼓励,赞扬这种行为必然会导致恶性竞争。一些教师的“无私奉献”或许恰是不可明示的“自私”,可能是牺牲休息与健康来换取更大的利益和荣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教育活动不是体力劳动,应该体现人的智慧,我们应该更讲究科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成长的需要,一个好的老师既要善待学生,也要善待自己。

二、启动学生的思维

为了建设有效课堂,教师光减少时间浪费是不够的,更生要的是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不但节支,还要增收。

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的脑筋转起来,把学生培养成名副其实的“学习者”。目前我们的大多数教学活动,不是在培养学生成为“学习者”,而是在迫使他们成为“应试者”。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学习素质”是最根本的,是发动机,是“能提高素质的素质”。课堂管理的根本任务不是把学生管得乖乖听老师讲课,而是通过管理创造一种情境,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把学生最大限度地培养成学习者的课堂是有效的,否则是无效的或低效的。

素质教育并不笼统地排斥应试,它只是把应试能力看做学生能力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理念中,考试是为了学习,应试教育则相反,学习是为了考试。善于应试未必是缺点,只会考试,没有实际能力就是缺点了。事实上,把学生培养真正的学习者,不但对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有利,而且对应试也有利。学生若不是真正的学习者,就必定是临时的“知识仓库”或者“知识搬运工”,这种学生,只要你考灵活试题,考点真实的能力,他们就会丢分。所以,有效教学的灵魂是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启动最大多数学生思维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在教学中,学生脑子是否在转,是否在思考,是否在独立思考,这才是教学评价应该注意的基本点。听课听什么?就看学生上课是否在思考,思维含量就是课堂的科技含量。

传统的灌输式课堂中,我们希望学生保持安静、精力集中,这有利于教师知识的传授,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因为一个人能集中精力关注一件事的时间有限。    心理学研究后得出统计数据:7—10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是15—20分钟;10—12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是25—30分钟。学习需要学生主动、持续的注意力,在教师的单边活动中,学生实际注意的时间还要少于上数的统计数据,对学习丧失兴趣的学生则更难以保证。

王晓春老师认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的脑筋转起来,把学生培养成名副其实的“学习者”。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传统教学的方式显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只有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才会引发思考,真正的学习才会实现。课堂教学改革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一致,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由低效课堂到有效课堂,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培养学生的兴趣,不能只做表面文章,不能偏重在情感中寻找乐趣。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侧重培养学生内在的乐趣——思维的乐趣。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应该使更多的学生头脑动起来,而不是仅仅四肢动起来,或者眼珠乱转,或者喋喋不休说一些陈词滥调。热闹绝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当学生真正陷入思考的时候,他们反而可能很安静。但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教师本人得是善于思考的人。可惜,有不少教师并不是合格的思考者与合格的学习者。教育界弥漫着一种拒绝独立思考的气氛,思想懒汉很多,真正的学习者较少。让这些“非学习者”指导我们的下一代如何学习,他们能往哪个方向指导?如果教育者自己都没有找到过真正学习的感觉,他们能教会我们的孩子如何学习吗?

作为管理者,你必须知道朝哪个方向管理,知道为何而管理,否则就只是盲目地维持秩序而已,那样的管理,只能使学生越来越傻。

热闹的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良好的情绪则是思维的催化剂。有人说: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显得更聪明、更能干。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懒。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大不一样。心情高兴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会感到大脑像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烦恼、焦虑、愁闷、恐惧时,会降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发展。

经常发现一些教师的课堂充满欢乐,但只是为了追求热闹而热闹,为了快乐而快乐,没有通过情感的愉悦引发学生内在思维的愉快体验。这样的课堂思维含量不高,没有真正的思考,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学生的兴趣并不在学习上,只是机械地附和,乐得轻松自在。“快乐”与“思考”并非孪生兄弟,让课堂热闹起来不难,一些教师既长于表演也善于导演,如何在快乐中实现高效,这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只有教师成为合格的思考者,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版权所有Copyright 1999-2016 威海市第一中学 鲁ICP备15001296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文化中路75号 邮编:264200 电话:0631-5819545

鲁ICP备 15001296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201号